你好,欢迎光临竹中科技官网!微信;13020843818

打开客服菜单
地坪漆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竹中科技 > 公司新闻 > 浅谈建设绿色矿山的理论基础
浅谈建设绿色矿山的理论基础
时间 : 2019-04-24 09:29 浏览量 : 46

浅谈建设绿色矿山的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人类越来越依赖环境,重视生态文明,我国通过绿色矿业建设对资源产业特别是矿业可持续科学发展进行了多年探索。

绿色矿山建设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矿业粗放式、掠夺式开发的摒弃,是在国内自然条件和国际政治条件的双重约束之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在人类社会跨入生态文明时代后,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条件下中国对资源产业特别是矿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一种实践探索,是生态文明思想在矿业领域的最新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主席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及国外生态文明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三个维度,寻根溯源,于理有据,对绿色矿业建设的理论来源进行初步阐述。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绿色矿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的确立,人类文明出现第二个重大转折,即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曾经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辉煌胜利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极限,违背了自然规律,也让人们饱尝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度观察,对工业革命、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解剖,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具体呈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辩证法》、《资本论》等多部经典著作中。

作为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发展规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从自然先在性、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多个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不仅诠释了人与自然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同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只有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矿业实践活动,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理解这些思想的实践维度,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矿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1546589675246577


习主席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绿色矿业建设的理论核心

2019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

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拒绝的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资源开发,并不排斥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

他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习近平同志总是站在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战略高度来诠释能源资源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以“两山论”为基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而逐步形成、发展的。

它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自然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是引领中国走向生态文明之路的理论之基,更是我国绿色矿业建设的理论核心。

1552014498203279


国外生态文明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是绿色矿业建设理论的有益镜鉴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全球生态危机频繁爆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人类开始反思自身的发展模式。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西方,从政治家到公众都要求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利益诉求,各种生态社会思潮也就应运而生了。

许多专家学者从理念、制度、政策等层面进行反思,就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矿业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如构建起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确立生态理性、生态优先观念,发展循环经济、稳态经济,实现生态现代化、生态自治,构建生态国家,等等。

循环经济理论: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进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稳态经济理论:通过控制人口、调节财富收入的再分配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生态矿业工程理论:在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同的问题。

现代生态化理论:环境保护不应被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负担,而应被看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现实,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观念相结合起来,试图探寻出一条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和谐的发展道路。

我们也要看到,国外以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代表的生态文明理论,凸显了人类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的迫切愿望以及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意义,设想了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虽然其中包含不少脱离实际甚至空想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人类生态文明理论宝库,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某些启示与借鉴意义。

1552014479864547


结语

按照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我们研究和建设绿色矿业,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产生特别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生态危机现象及生态危机根源的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的发展。更重要的,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能源资源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借鉴国外某些科学的生态文明和绿色矿业理论,发掘中外生态文明和绿色矿业理论在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上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并联系新时代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与吸收,从而不断夯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矿业建设的理论基础,建立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矿山建设理论体系,寻找和探索实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的具体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索引,为世界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理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标签:
相关新闻
cache
Processed in 0.007490 Second.